民以食为天,食以安为先,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每年3•15晚会关注的重点。企查查数据显示,截至2021年3月,我国在业/存续的食品相关企业(包含个体户)约有2400万家。千万量级的市场主体,每年将会产生多少食品安全相关的经营风险?
“3•15”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来临之际,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综合行政处罚、食品安全抽样检查两类数据,对近五年国内食品企业中与食品安全相关的风险情况做简要分析。
2020年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案件3.72万件,同比下降28%
企查查数据显示,近五年我国食品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行政处罚案件数量如下:2016年约有1.62万件行政处罚案件,2017年增长至2.95万件,2018年约有4.64万件,2019年约有5.17万件,2020年约有3.72万件,同比下降28%。

另一方面,近两年食品企业受到食品安全行政处罚的占比有所减少。企查查数据显示,2016年有0.884%的食品企业因食品安全问题受到行政处罚;2017年这一比例增长到1.263%;2018年受到食品安全行政处罚的食品企业占比1.645%;2019年占比有所下降,为1.467%;2020年占比进一步下降到0.821%,为历年最低。

各省市食品安全抽检不合格率排名:广西海南浙江排名前三,上海最低
企查查数据显示,广西、海南、浙江三省份的食品安全抽检不合格率位列前三,天津、青海、上海三省市食品安全抽检不合格率排名最末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上海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抽检不合格率最低,抽检了8万多次,不合格率仅有1.1%。

根据中消协公布的商品投诉及服务投诉数据显示,食品相关的投诉排名自2016年起逐年上升至第一位。除了食品安全,食品企业还长期存在广告虚假宣传、包装材料不环保、商标侵权等多方面的问题。那么,今年又将有哪些知名的食品企业“登上”3•15晚会呢?

警惕代餐食品“代”来的健康风险
近年来,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代餐产品。记者在武汉市一些商家走访时了解到,贴有“代餐”标签的产品价格不菲,商家极力向消费者推销其“绿色、健康、瘦身”的功能。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消费者,大部分消费者希望通过这种产品代替一日三餐,而达到减肥瘦身的效果。
由于市场不断扩大,代餐食品的投诉呈现猛增趋势。湖北省市场监管局12315指挥中心工作人员童颖介绍:
2020年湖北12315平台共接收涉及代餐食品的投诉45件,同比增幅为80%。
投诉主要反映:代餐食品虚假宣传,虚标营养成分,以“假全麦”、“假无糖”、“假低脂低卡”的噱头欺骗消费者,产品质量不合格,甚至危害身体健康等。
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升级,对食品的关注和需求也在向绿色、健康、个性化、多元化方向发展。疫情加速了健康代餐消费的兴起,代餐食品成为食品消费领域新的增长点。湖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食品检测研究所检验员周茜表示:
就是取代部分或全部正餐的食物。它具有高纤维、低热量、易饱腹等特点。因而食用代餐食品在短时间内可以有效地控制食量和食物中的热量,进而达到减肥的目的。
很多代餐产品为了追求片面的、快速的效果,往往会在里边偷偷地添加一些药物成分。
如果长期、单一地进食这种代餐减肥食品,就有可能会发生严重的肝肾损伤。
有数据显示,预计2022年中国代餐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200亿。童颖表示:
但由于代餐市场尚不规范,相关标准不健全,市场上的代餐食品存在夸大宣传、营养不均衡、配方不科学、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。
虽然目前代餐食品的投诉量比较小,但呈现出强势增长的态势不可小觑,湖北省市场监管局12315平台提供的数据显示,代餐食品投诉同比增幅为80%。可以预见未来随着代餐食品的大量上市,投诉量也将成倍增长。建议相关部门及早出台有关代餐食品的行业标准,规范商家销售行为,让消费者享受真正绿色健康的代餐产品。
本文章来源于体系通公众号